“国际板”建设有望加速推进。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论坛上表示,“上海在金融业改革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年前,我们在此正式启动了上海国际再
目前,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分入和分出业务之间还存在显著差距。业界认为,上海“国际板”建设提速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分入业务,从“单向开放”跑道切换至“双向开放”,这也有助于增强中国与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双向融合。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公司进行分保。这一机制对于分散风险、稳定保险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2021年8月16日,医疗器械企业原银保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2023年举办的第十四届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同日正式发布。
推进规则制定、完成首批机构批设、上线交易系统……“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启动一年以来,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并不断提档加速,成绩斐然。
再保险“国际板”聚集了国内外再保险经营主体、专业人才、风险资本、业务信息等要素的场内市场,填补了我国再保险市场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空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副局长王鑫泽表示,目前,再保险“国际板”登记、交易、保费统计、差异化监管等首批4项业务规则已正式发布,入场交易的再保险业务、交易席位、信息等第二批4项业务规则已完成制定。
机构批设也在不断扩容。继首批包括安盛天平在内的7家保险公司再保险运营中心获批并入驻临港新片区之后,目前已共有15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运营中心和3家保险经纪公司获批并入驻。王鑫泽表示,后续还将有第二批专业机构入驻。
2023年11月6日进博会期间,安盛天平举办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签署仪式。此举标志着临港新片区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体现了我国再保险市场进一步从“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
据悉,以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为平台,安盛天平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再保资源与功能进行统筹整合,充分发挥资源集中化的优势,提升运营效能,优化作业模式,目前首单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已启动首期账单结算流程。
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左伟豪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配套支持措施落地实施,如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上海有望吸引更多的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仲裁机构入驻,促进上海再保险市场的交易活动,提升市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再保险天然具有国际化属性,能够实现全球化分散风险,上海“国际板”象征着我国再保险业进入双向开放的新阶段。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国的原保险市场已位居世界前列,这意味着再保险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而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医疗器械企业,与全球再保险市场进一步双向融合仍需加强医疗器械企业。
“做好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对上海推进‘五个中心建设’非常重要,医疗器械企业其中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把握国际话语权。”原银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说。
再保险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板块。业界认为,当前全球经济现状以及风险标的对再保险的需求,形成了全球承保能力再布局的窗口期,这是上海“国际板”建设的一个历史机遇。医疗器械企业
“我们相信,中国与全球再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深入融合,将加速再保险市场的潜能转化为蓬勃发展的势能。”左伟豪表示,希望背靠巨大市场体量的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例如在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方面,“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可以积极拥抱数字化创新这一时代主旋律,利用数字化升级转型传统再保险的核心运营模式;通过数字化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再保险交易体系,发挥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的金融基础设施功能等。
周延礼建议,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形成双轮驱动的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新模式。他认为,应促进保险业发挥资本融通、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的能力;建设再保险国际版,吸引全球机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汇集临港,形成在岸和离岸的再保险交易清算结算枢纽和交互的市场,培育一个集登记结算、清算、投资、创新、交流、信用等为一体的再保险生态圈;汇聚国内各机构参与到市场运行中,推动再保险国际版的完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