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媒体融合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于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给传统专业性较强的科普刊物带来了许多困扰。
科普期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科普期刊在互联网科普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分享?新形势下科普期刊在移动科普方面还面临着哪些不足和挑战?10月22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支持,科普时报社和中国科普网主办的“科普期刊融合发展交流沙龙”第三期活动在京召开,围绕“新媒体时代传统科学期刊的科普经验分享”主题,在京相关科普期刊负责人、科普专家进行了交流探讨,分享了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普期刊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
内容是媒体融合的核心。《百科知识》杂志社社长赵新医疗器械企业宇介绍说,近年来杂志对一些科普内容重新做了规划,以《百科知识》为依托进行改写,做了“迷你百科”科普秀节目,在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两年多推出了400多期内容,效果不错。
据悉,《百科知识》重点做科普视频内容,把杂志原来的科普内容做脚本重新改写。现在有120多个视频节目正在制作,包括一个完整的介绍24节气的科普内容,以及与动物植物相关的科普内容。这些科普视频节目准备推广到一些中小学,可以作为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展示内容。
中国医师协会报刊管理部主任、《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董事王德说,科普宣传新媒体要做得好,需要立体化传播,融媒体发展。他认为,医学科普可以考虑让医生增加科普教育的职能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
“至少要有一篇科普文章,才能晋升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这应该成为一个规定。作为一个科医疗器械企业学家也好,作为一个医生也好,写一篇科普文对他本身也是好事儿,因为医生专家写的科普文章,一般来说是经过科学认证的,更加专业。”王德建议说。
王德介绍说,美国医学会、英国医学会每个星期都有有关医学最新进展的讨论会,所有的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台,在发布医学新闻的时候,必须在医学会发布之后再发布,这个机制让医学科技传播更加专业,更加立体化,从而避免一些低劣健康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误导受众。
“《环球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帮助,我们有400位华人科学家、100位院士审稿。”《环球科学》常务副总编辑、总经理刘芳介绍经验时说,《环球科学》始终坚持报道科学前沿的定位,建立了一个全球化科学报道体系。
刘芳表示,媒体的快速变化,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近5年《环球科学》全媒体多平台融合发展,建设了两个网站、三个微信公众号等。网站包括环球科学网、领研网,其中领研网是专门针对科研人员的网站,公众号则进一步细分用户,面对普通公众、科研人员和青少年三个社会圈层。
在自由发言和讨论环节,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徐殿祥、《少年科学画报》常务副主编孙楷、《石油知识》杂志社社长齐树斌、《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编审张九庆等嘉宾,围绕社会对健康科普需求、科普期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在互联网科普方面取得哪些成功做法和经验、新形势下在移动端科普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和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科普时报社总编辑尹传红、副社长冷德熙与会,科技日报社科普传播中心副主任王飞主持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