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艺术底蕴最为深厚的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由京剧发祥地——北京地区原有的京剧班社及后来的流派剧团于1979年汇聚而成。剧院创作中心由北京京剧院一团、梅兰芳京剧团和青年团三个演出团,一个演出培训中心,一个舞美中心以及杜镇杰、张慧芳工作室组成。2006年,随着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京剧院担任保护单位。医疗器械企业
2023年8月,京剧旦角演员在景山公园表演《贵妃醉酒》。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为了对京剧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挖掘,让其得到更好传承,进一步满足广大戏迷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北京京剧院不断推出品牌项目,不断挖掘整理、改编濒临失传的经典骨子老戏,其中由北京京剧院老生名家杜镇杰与梅派名家张慧芳领衔主演的“寻梦·承泽”系列演出,也即将走进第十个年头,该系列演出共计演出九十场,加工完善了五十五出剧目,是杜镇杰在京剧非遗传承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京报专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老生名家杜镇杰,他对非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独到的见解。
“寻梦·承泽”作为北京京剧演出市场上的一个响亮品牌医疗器械企业,从2014年诞生起,已走过九个年头。据杜镇杰介绍,“寻梦·承泽”名字源于自己的师父,已故书法教育家、京剧奚派传人欧阳中石,当年借“承先贤之恩泽”之意提出“承泽”二字,并为此题字。而“寻梦”二字则蕴含着发展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艺术之梦,由北京京剧院原院长李恩杰提出。最后为该项目定名为“寻梦·承泽”,有“寻民族艺术复兴之梦,承先贤之恩泽”之意。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寻梦·承泽”的粉丝团如今已经发展到上千人,粉丝团的成员不仅自称“杜兜儿”,更是亲切地称呼杜镇杰为“杜叔”。他们不但自己筹资制作团扇、纪念章、杯子等各式衍生纪念品,还举办过“杜叔说戏”“寻梦·承泽总动员”“戏迷答谢会”“萌娃戏体验”“剧本朗读会”等几十场落地活动。“杜叔说戏”是指杜镇杰和张慧芳在每场演出开始前,分享学戏的故事,讲述剧情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服装与舞美,通过故事讲解和知识普及教会观众如何欣赏一出京剧,这能使得每一位或许只是因为“好奇”而走近京剧的“票友”们,成为真正的“行家”。这种形式让杜镇杰心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悟,“京剧的传承不一定非要把自己的技艺交给下一代才叫传承,青年观众也是非常重要的京剧传承群体。”杜镇杰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便是要与观众产生交流、沟通,正所谓一边继承、一边传承、一边发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比较全面的传承方式。
“杜兜儿”的成员多以80后和90后为主力,其中也有不少00后在校大学生,“粉丝团”对杜镇杰以及他的舞台艺术非常痴迷。九年间,“寻梦·承泽”收获了五十五出传统老戏与一批年轻观众,杜镇杰坦言,这是件令自己非常自豪与荣幸的事,恢复戏码是在非遗传承领域分内的工作,而这些年轻观众的支持,是一路走下去的最坚强后盾。
平日里资深观众会通过微信向杜镇杰发来问候,希望他在为观众多多挖掘创作老戏之余也能保重身体,医疗器械企业而杜镇杰也同样将一份尊重留给观众,甚至每年定戏码时,他都会主动地把想要在年内整理恢复的剧目计划发给“粉丝团”,让骨干成员组织大家选择最想看的剧目,同时对于如何改编进行讨论。杜镇杰认为,这些年轻观众让京剧市场充满了活力,对京剧艺术他们有着非常高的判别能力:“京剧有的人爱得要死,有的人门都不碰,但相信有人愿意走进去,便不愿意出来。”在杜镇杰看来,京剧的传承中要给新生代观众能够接触它的机会,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杜镇杰觉得年轻人对京剧这一古老艺术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不可小视,“因此作为京剧演员,不仅要为戏迷朋友们奉献精彩的演出,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传播京剧艺术,传承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杜镇杰希望通过“寻梦·承泽”能留住传统与本民族的东西,同时还要打造好看、观众喜欢看的戏,年轻人通过“寻梦·承泽”认识传统京剧,也让京剧焕发了新的活力。回想三十多年前,杜镇杰第一部戏就是由汪曾祺先生给他说的传统老戏《一捧雪》,那部“修旧如旧”的老戏随之焕发出了新活力。如今随着老先生们的离世,京剧艺术的很多精髓也都随之而去,杜镇杰认为京剧光有剧本是不够的,唱腔、板式与表演技巧,没有老先生的指点不行:“这些年我们拼命地挖掘,也不过整理了不到一百出戏。”杜镇杰认为一部作品如何守正才是根本,“作为京剧演员,至少需要先将传统的东西继承下来,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创新,如果现在我们不抓紧时间继承,从老先生身上学东西,恐怕再过十年我们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作为非遗传承人,杜镇杰寄语新一代的京剧演员及创作者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尤其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京剧艺术虽然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但这不等于它与时代没有关系医疗器械企业。它的生命在于传承,传承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为京剧奋斗的年轻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通过专业策划,树立一批京剧演出品牌,拓展京剧市场,提升演出质量,扩大京剧观众群,大力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